跳至内容
- 凝血过程的三个基本步骤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都需要钙离子的参与。
- 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
- 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成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白蛋白,它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部分;球蛋白是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纤维蛋白原参与凝血。
-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物质运输、完成体液调节和维持稳态与血液防御功能。
- 在心动周期中,心室中血液的充盈主要是由心室舒张完成,心房收缩只起辅助作用。
- Starling机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的每搏输出量随心室舒张末容积增多而增大。
- 左心室前负荷是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后负荷是主动脉压。
- 心脏自律细胞主要包括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
-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1期,其一过性外流离子流的主要成分是钾离子。
-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外向电流是由钾离子携带的,内向电流主要是由钙离子负载的。
- 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化的两方面原因是外流电流逐渐减弱和内流电流逐渐增强。
- 浦肯野纤维4期内向电流,通常称为起搏电流,其主要成分是钠离子。
- 心肌组织的生理特性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 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有静息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和钠离子通道状态。
- 从电生理角度分析,影响心肌细胞自律性高低的因素有最大复极电位、阈电位水平和4期自动除极化速度。
- 在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中,有自律性的部分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
- 不同部位心肌对细胞外钾离子的敏感性不同,心房肌最敏感,窦房结敏感性较低。
- 迷走(心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M受体(β1受体)结合,产生负(正)性变力、负(正)性变时和负(正)性变传导。
-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心脏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和主动脉大动脉弹性贮器以及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值。
- 右心衰竭、体循环回心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升高。
- 微循环的血液可通过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和动静脉短路由微动脉流向微静脉。
-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由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淋巴回流和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 心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是胆碱能神经元,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节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1受体结合,引起节后神经元兴奋。
- 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和β受体结合,前者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后者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
- 刺激右侧心交感神经以引起正性变时作用为主,刺激左侧心交感神经以引起正性变力作用为主。